第05:报告摘登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13年01月09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摘登(一)
县委副书记、县长董智武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 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

 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的决策部署,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,以扩大有效投资为重点,全面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,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,扎实推进城市建设、产业升级、改革创新、民生改善,进一步解放思想、凝心聚力、攻坚克难,积极开创同城发展新局面,全力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。

  201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

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%;财政总收入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8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%以上,力争达到40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%和13%;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。

  接力前行 迎难奋进 成绩来之不易

  过去一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牢牢把握“三生融合·同城发展”工作主线,锐意进取,奋勇争先,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:瓯洞一体化体制改革实质性启动;省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扬帆启航;新添3张“国字号”金名片:率全市之先创成国家生态县,率全省之先获批建立国家级海洋公园,望海楼成功跻身中国文化名楼行列。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,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,同比增长10%;财政总收入7.75亿元,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.39亿元,均增长10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.4亿元,增长13.7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1元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66元,分别增长13%和15%。预计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%,化学需氧量、二氧化硫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5.1%、2.1%和9.6%。

  区域经济在应对挑战中稳健增长

  实体经济成效明显,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,增长8%。出台多项扶工政策,全年兑现政策扶持资金3500万元;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,丽水36-1气田开发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5.15亿元,一期投资88亿元的中石化LNG项目成功落户。完成工业性投资17.37亿元,增长218.1%。旅游业发展亮点纷呈,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深入,成功举办全国海钓锦标赛、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等节庆赛事,荣获浙江十大“欢乐健康旅游城市”称号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91.5万人次,社会旅游综合收入13.2亿元,分别增长18.3%和18.5%。港航事业不断夯实,全县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704万吨。海运总运力达51.2万吨,占全市运力总规模一半以上。渔农业效益逐步提升,建成2个省市现代渔业园区创建示范点,2个农业精品园通过市级验收,完成县、街道(乡镇)农合联组建。大马力渔船更新改造、羊栖菜国内市场开拓、紫菜深水插杆养殖试验等均取得新突破。

  海岛环境在破难攻坚中明显改善

  投资总量再创新高,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,增长68.9%,投资率达125%,位居全市第一。77省道洞头峡大桥、大门大桥两大交通动脉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;110千伏洞头输变电工程全线推进,状元岙和大小门港区提速开发,三大国家级渔港加快建设,四大围垦工程有序推进。双瓯工程主料场政策处理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加快接轨温州大都市主中心;新城二期全面启动开发;市政建设、美丽乡村、“森林洞头”、“拆违美化”等建设成效显著。

  改革开放在创新发展中纵深推进

  加快推进瓯洞一体化进程,10个瓯江口新区分局挂牌成立。大门海洋经济示范区“三位一体”模式运行顺畅,投资率位居全市前列。金融改革试点全面启动,创新筹融资机制;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,社区“五大服务中心”基本建成,在全市率先完成股改、地改,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称号。创新开展海域使用“直通车”试点。建成科技创业孵化园;招商引资再创新高,全年签约项目8个,签约投资额62亿元。

  民生事业在加大投入中全面进步

  加强民生事业财力保障,全年民生支出达9.89亿元,占财政总支出的75.1%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;深化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新校园前期工作,开工建设温州教师教育院洞头分院;县图书馆、街道(乡镇)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;市民活动中心二期开工建设;成功举办中国(洞头)海洋动物故事演讲大赛;实施广播有线电视“一省一网”整合发展;实现省级体育强镇(乡)全覆盖。启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,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;深化计生优质服务,13个农村新社区全部实现计卫合作;市级药品安全示范街道(乡镇)创成率达100%。新增城镇就业1535人;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,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;推行殡葬活动“八不准”;认真办好惠民实事,解决了涉及群众出行、饮水安全、防灾减灾等领域的28个问题;创新推广信访“234模式”,实行社会管理“八网合一”;加强军民共建,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。

  政府建设在优化服务中不断加强

  开展“学赶比追”活动,深化破难攻坚大行动和“进村入企”大走访,“互看互学”测评排名全市第三。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监督,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45件、政协委员提案110件。及时办理县长信箱749件,公开各类政务信息2.1万条。建立政府法律顾问体系,推行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,规范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941项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,下放县级审批事项308项。推行行政审批“六证联办”,推进项目审批提速。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。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,实行公务接待刷卡消费制度,开展县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。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,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。

  紧盯项目 强势推进 再掀开发建设新热潮

  集中力量建设大工程

  全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工程89项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亿元,投资率达到140%以上。基本完成大门大桥主体工程,77省道延伸线完成总工程量的45%。建成状元岙港区围垦促淤堤工程,加快建设华港化工码头,启动港区“一关三检”项目,争取国际邮轮母港落户。完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洞头段建设,基本建成鹿西微电网,力争开工建设大门220千伏输变电工程。完成小门西片围堤建设,加快环岛西片、黄岙二期围垦建设,启动大门港口物流区围垦促淤堤工程。建成中心渔港东防波堤和东沙一级渔港工程,全力推进中心渔港后方陆域配套工程和鹿西渔港建设。全力做好霓屿主料场政策处理工作,进一步助推双瓯工程建设。

  突出重点引进大项目

  实施招商引资“一号工程”,确保引资总额增长40%以上。强力对接央企、国企、名企;加快建设大小门新兴产业岛,重点引进氢能源、LNG冷能综合利用等产业项目,延伸产业链。启动状元南片以及港口物流、休闲旅游等领域为重点的项目招商。争取设立对台经贸合作区;大力实施“温商回归”工程;加快发展“洞头人经济”,力争全年引进温商回归项目6个以上,实际到位资金7亿元以上。

  破解制约强化大保障

  建立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;开展荒滩未利用地开发试点;强化资金保障;创新重点工程建设筹融资模式;强化项目前期深度管理;强化政策处理,完善三级联动政策处理机制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两会要闻
   第03版:聚焦两会
   第04版:聚焦两会
   第05版:报告摘登
   第06版:报告摘登
   第07版:两会特刊
   第08版:两会特刊
   第10版:两会特刊
   第11版:综合新闻
   第12版:发展成就
   第13版:百姓愿景
   第14版:代表风采
   第15版:两会特刊
   第16版:两会特刊
今年工作把握的四个方面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摘登(一)
今日洞头报告摘登05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摘登(一) 2013-01-09 2 2013年01月09日 星期三